尊敬的科研机构、技术团队、产业伙伴:
随着云拓奖评审体系建设逐步推进,平台技术系统也已同步完成上线准备。2025年3月22日,云拓奖评审平台正式进入专家内测阶段,平台核心评分工具“Internal Evaluation Console(IEC)”实现闭环部署,完成从制度规范向实际运行机制的跨越。
此次内测平台的启用,意味着云拓奖将正式以“全数字化系统”支撑后续评审流程,并围绕以下关键能力展开系统演进:
一、闭环评分机制全流程上线
评分系统基于“云拓奖五维度评分标准”进行开发,内设五大模块:
评审维度 | 系统支持功能 |
技术成熟度 | 分级评分模板 + 示范项目库 |
转化路径可行性 | 商业模型引导提示 + 历史案例调用 |
场景适配性 | 行业匹配辅助系统 |
社会价值外溢 | 公共影响评分词库 |
可持续影响力 | 生命周期估值模块 |
每一项打分均需填写定量分数及文字评语,系统自动计算总分,并生成“项目评分雷达图”
二、专家评分行为全程留痕
为保障专家独立判断与复议支持,系统内嵌“行为轨迹记录模块”,可实现:
打分时间、修改频次、评语版本自动加密存档;
复审阶段生成“意见分歧图谱”,用于评议辅助判断;
后台可进行评分偏离度检测,发现可能的异常行为(不暴露专家身份)。
这一机制不仅增强过程可信度,也为评审透明化与规范性建立基础。
三、风险识别与复核机制联动
评分系统支持专家在评审中标记以下风险项:
知识产权归属不明;
商业模型路径模糊;
涉及伦理或数据安全争议;
描述内容疑似夸大或存在数据错漏。
所有被标记项目将汇入“复核清单”,交由秘书处牵头召集复议组处理,确保转化成果评审不因潜在风险失察。
四、数据安全与专家保护并重
系统采用闭环内网运行机制,具备以下保障:
所有评分操作在隔离网络中完成,不接入公网;
专家登录采用一次性身份识别码,系统自动屏蔽申报单位信息;
所有评分数据实时加密、权限分层、日志可查,符合ISO27001与GDPR等国际安全标准;
评审资料由秘书处与技术支持单位双重备份,保存期限三年。
五、从规则走向运行:制度落地的关键一步
在此前发布的《评审规范说明》中,云拓奖已明确提出五项核心评审原则:独立判断、公正公开、过程可追溯、结果可复议、资料需保密。
此次评分系统平台的落地,正是对上述制度的一次“工程化承接”,构建起一套可执行、可复查、可沉淀的评审操作体系。
云拓奖始终认为,“制度的可信力,来自系统的可执行性”。此次评审平台的完成与内测,不仅是评审技术能力的体现,也为未来技术成果评选提供了可借鉴的操作范式。
期待5月1日申报通道正式开放之际,所有评审工作得以在这一平台上高效、独立、可信地完成。
云拓奖
2025年3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