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拓 | 科技与产业创新生态平台

云拓,作为全球领先的科技与产业创新生态平台,围绕云拓智库、云拓奖、云拓数据、云拓实验室、云拓资本、云拓指数六大核心业务,构建涵盖行业研究、奖项评选、数据分析、技术转化、资本赋能、影响力排行的全方位服务体系。依托全球科技与产业数据,云拓以“洞察趋势、赋能创新、驱动未来”为使命,推动科技成果落地、促进产业升级、助力资本精准对接,帮助企业、投资机构与决策者把握行业趋势,引领未来创新发展。

云拓奖评审流程说明:六步机制与申报周期安排


在推动科技成果落地的过程中,评审机制不仅是识别价值的通道,更是保障公信力与社会信任的制度基石。云拓奖评审体系由云拓智库设计构建,历经多轮专家研讨与制度检验,形成了涵盖“评前规划—评中执行—评后监督”的六步闭环机制。流程设置参考国内外同类奖项治理实践,并根据技术转化特性进行适配优化,强调标准统一、数据闭环与专家独立。

该评审机制适用于云拓奖下设所有奖项类别,包括综合大奖、行业奖项与个人奖项。

 

一、六大评审阶段全流程概览

1. 发布申报通知(时间:5月1日)

职责主体:云拓奖秘书处

主要内容:统一发布《申报通知》《材料清单》《评分维度说明》《推荐机制操作指引》等,明确申报范围、方式与节奏;同步启动合作机构联动与媒体推送机制。

2. 材料审核与资格初筛(时间:8月11日8月31日)

职责主体:秘书处材料审核组 + 技术组初筛评估团队

操作要点:核查申报材料的完整性、规范性与初步适配性,对不符合资格的项目分类标注“需补充”“不合规”“待确认”,限期修正并反馈。

3. 专家初评打分(时间:9月初至9月30日)

职责主体:专家委员会初评组

执行机制:采用匿名独立评分系统,依据“技术创新性—可转化性—市场适配性—社会价值—合规规范”五维标准打分,每位专家仅就其领域评分,系统自动汇总,保持独立、公正、可追溯。

4. 复审会议集中评议(时间:10月中旬)

职责主体:专家委员会复审组

会议形式:线下集中闭门评议,交叉调阅打分数据与专家意见,对重点项目进行集体评议,形成入围名单、复评建议报告与推荐排序。

5. 终审委员会审定并组织答辩(时间:11月上旬)

职责主体:终审委员会 + 云拓奖指导委员会代表

审定机制:在复审结果基础上,召开终审会议。部分项目将组织现场/线上答辩,由项目负责人进行陈述,终审委员重点考察成果转化路径的清晰性、可行性及影响力,最终确认拟获奖名单。

6. 结果公示与异议处理(时间:11月中旬)

职责主体:云拓奖秘书处监督组 + 公共事务支持方

操作流程:在官网及合作媒体统一公示拟获奖名单,接受社会公众反馈。所有异议交由第三方伦理审议小组复核处理,确保奖项运行“制度闭环—社会监督—结果可复查”。

 

二、流程背后的治理机制与组织协同

1. 专家回避与保密机制

所有评审专家在参评前须签署《专家回避与评审纪律协议》;

评审平台内置机构识别与主动回避功能,确保评分独立性;

全程采用编号代替申报单位名称,评审人与申报人信息双向屏蔽。

2. 数据安全与过程留痕

所有材料经加密入库,专家系统设有权限分隔与操作记录;

初评、复审、终审各阶段评分均有日志自动留痕;

专家打分与系统结果均存档备查,接受事后技术审计与监督机制抽检。

3. 组织架构联动分工

角色组织

职责节点

云拓智库

顶层设计、评审架构制度制定

秘书处(运营团队)

材料审核、流程组织、数据归档

专家委员会

打分评议、复审集体判断

技术组

指标建模、数据体系、评分体系维护

公共事务支持方

异议复核、公众监督、第三方仲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