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拓 | 科技与产业创新生态平台

云拓,作为全球领先的科技与产业创新生态平台,围绕云拓智库、云拓奖、云拓数据、云拓实验室、云拓资本、云拓指数六大核心业务,构建涵盖行业研究、奖项评选、数据分析、技术转化、资本赋能、影响力排行的全方位服务体系。依托全球科技与产业数据,云拓以“洞察趋势、赋能创新、驱动未来”为使命,推动科技成果落地、促进产业升级、助力资本精准对接,帮助企业、投资机构与决策者把握行业趋势,引领未来创新发展。

智能制造市场竞争格局:自动化与数字化融合的未来

  • 2025年03月19日
  • 711

一、全球智能制造市场格局:从自动化硬件到工业智能系统

1、全球产业规模与区域格局

2024年全球智能制造市场规模达4.3万亿美元,年增长率为10.6%;

北美和欧盟以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平台见长;

中国、韩国、日本以高端制造装备和集成应用走在前列;

中国市场占全球比重升至32%,成为全球最大智能制造应用市场。

2、头部企业竞争核心:平台能力与系统解决方案

西门子:打造Industrial Edge+Xcelerator平台,整合软件、硬件与服务能力,覆盖3000余家制造企业;

GE Vernova:主打Predix平台,以“设备+数据+能效”为核心,布局能源、航空与重工业场景;

发那科+NVIDIA:合作推进基于AI视觉的自学习机器人系统,强化智能装配线效率;

华为云+FusionPlant:输出制造业数字底座,2024年工业云市场份额达11.4%,位居中国第一。

 

二、中国市场竞争格局:从硬件主导向平台融合跃升

1、制造强国战略与政策驱动

“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提出“2025年建成一批世界级智能制造标杆工厂”,加速头部企业转型;

国家新设“智能制造标杆企业”专项奖励机制,支持产业链平台化协同;

地方政府设立超100个智能制造示范园区,支持本地化技术集成与企业孵化。

2、领先企业构建“硬件+平台+服务”一体化能力

海尔COSMOPlat:构建“用户直连制造”的C2M生态,覆盖20+行业、全球15个国家工厂;

中控科技:主攻流程工业DCS系统,配合国产工业操作系统“雾起OS”布局工业控制自主化;

华中数控:推进国产高端数控系统替代,配套工业大模型“华智大脑”面向中小制造企业落地。

3、竞争优势从“价格+产能”转向“算法+场景+运维”

中国工业机器人平均单价下降12%,但服务附加值(预测性维护、可视化分析)同比增长37%;

平台厂商强化“交付+部署+运营”全周期能力,支持中小企业低成本接入;

“本地算力+云边协同”部署比例超过65%,构建工业AI闭环能力。

 

三、未来竞争关键变量:协同能力、数据控制权与垂直集成

1、协同制造能力成为平台核心壁垒

企业需整合研发、采购、生产、交付、服务等全流程,实现多端协同;

“供应链—制造—销售”数据融合后,将重构产业响应机制与库存逻辑;

领先平台(如施耐德EcoStruxure、华为FusionPlant)已提供“企业云图+产线数字孪生+多厂协同建模”能力。

2、数据闭环控制成为企业护城河

智能制造平台掌握生产工艺、能耗指标、设备状态、人员行为等多类数据资产;

数据安全、主权合规与数据交易成为新的生态边界;

中国提出“工业数据主权”概念,推动“企业数据资产化+分级授权机制”。

3、从模块集成到深度垂直化解决方案

平台厂商加快深耕“钢铁+建材+电子+医药+汽车”五大典型行业,构建行业模板库与知识图谱;

中小制造企业倾向于选择“交钥匙式”平台,要求方案具备快速部署与高适配能力;

工业AI正由“辅助工具”转向“主动优化单元”,驱动企业形成内部自学习机制。

 

结语

2024年的智能制造竞争已不再是“谁能造出更快的机械臂”,而是“谁能建立起最具协同力与数据智慧的工业系统”。全球头部企业正加快平台化转型,而中国企业也在政策加持与市场牵引下迅速崛起,走向从自动化产品商到智能生态平台提供商的升级路径。未来的竞争将集中在平台开放性、行业适配能力、数据闭环控制和生态兼容程度等系统性能力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