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背景与主要目标
1. 国家战略下的广西制造业智能化转型
随着国家《“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等政策的发布,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已成为全国性趋势。广西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制造基地,在汽车制造、糖业、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具备良好产业基础。《行动方案》正是为了进一步加快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2. 《行动方案》明确的核心目标
《行动方案》提出,广西将在2025-2027年间实现以下关键目标:
突破一批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助力制造业智能化转型;
形成100个标志性智能产品,推动高端智能制造设备与软件创新;
打造100个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推动智能化生产全流程覆盖;
培育10家全国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推动产业链形成强大牵引力;
建设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深化跨国技术合作;
打造3-5个人工智能产业园区,形成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推动人工智能相关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奠定广西在全国人工智能产业版图中的重要地位。
这些目标表明,广西不仅在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升级,还在积极布局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合作平台,努力打造区域性产业中心。
二、六大核心行动深度解析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行动方案》提出了六大核心行动,每项行动都涵盖了从技术攻关到产业生态的完整链条。
1. 人工智能产品突破行动:推动核心技术国产化
核心任务:
垂直领域人工智能模型突破:针对糖业、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研发智能感知、智能决策、优化预测、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模型。
智能软件与硬件研发:推动企业集成行业数据,开发终端智能软件,推进智能传感器、智能芯片等核心硬件产品的发展。
数据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人工智能数据中心、计算设备、算力平台,强化智能制造所需的数字化基础。
行业影响:
该行动有助于广西企业减少对国外人工智能核心算法的依赖,增强本地AI技术自研能力;
重点支持产业链核心企业,使广西制造业企业在智能软硬件领域取得突破,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2. “智赋万企”行动:深化智能制造场景应用
核心任务:
在产品设计、工艺管理、生产运营、质量管控、设备管理、仓储物流、环保管理、供应链优化等多个环节引入人工智能,形成全面智能化改造。
建设共享制造平台,推动跨企业跨地区智能协同制造,提升制造业资源配置效率。
行业影响:
推动广西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转型,实现“机器换人、生产换线、数智换脑”;
促进供应链智能化升级,提高广西在全国制造业智能转型中的竞争力。
3. 关键技术攻坚行动:突破人工智能核心算法
核心任务:
强化深度学习、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跨媒体感知、人机交互、脑机接口等核心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
依托广西科技创新平台,建立产学研用协同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行业影响:
该行动将推动广西高校、研究机构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形成技术攻关闭环;
有助于广西形成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基础技术体系,减少对外部技术依赖。
4. 企业培优育强行动:打造产业链龙头企业
核心任务:
重点培育10家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增强广西人工智能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引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地的先进人工智能企业,实现区域协同创新。
行业影响:
这一举措有助于构建广西本土企业的竞争优势,提高人工智能企业的全国知名度;
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完善人工智能产业链生态。
5. 产业布局优化行动:形成区域智能制造中心
核心任务:
依托南宁市,建设广西人工智能产业核心区,并推动其他城市形成产业协同发展格局。
加快与东盟国家的合作,推动跨境人工智能技术转化和市场拓展。
行业影响:
广西将进一步成为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技术输出基地,增强国际竞争力;
区域产业集群的建设,将有助于广西成为国家智能制造布局的重要支点。
6. 资源要素保障行动:构建支撑体系
核心任务:
数据开放与共享:建设企业级、行业级数据共享平台,为智能制造提供海量数据支持。
资金扶持:通过财政补贴、信贷支持等方式,降低企业智能化改造成本。
人才培养:加强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构建“招才引智”联动机制。
行业影响:
强化政策、资本、人才、数据等多维度资源支撑,加快产业生态建设;
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增强广西人工智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