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科研单位、技术持有人及产业转化伙伴:
为持续增强云拓奖在技术成果转化早期阶段的支持效能,推动评审机制由“成果评价”向“路径识别”延展,云拓奖评审秘书处于2025年5月14日正式启动“应用路径映射计划”。该计划将作为成果评估体系的重要补充,重点解决“如何落地”而非“能否落地”的判断维度。
一、机制目的:增强评审结构中的转化可行性判断能力
技术成果往往在落地过程中面临多环节阻力,尤其是在应用场景、协同主体与资源匹配方面。应用路径映射计划旨在通过结构化工具识别潜在应用通道,评估其可行性、匹配性与协作路径成熟度,补足传统评审机制对“转化可能性”的识别短板。
二、适用对象:具备“待转化”状态的提名成果
该机制将优先适用于成果技术成熟度(TRL)为4–7级之间的提名项目,尤其面向:
拥有实验室验证结果但尚未商业试点的科研成果
已完成样机开发但缺乏产业对接路径的技术团队
拟转化至新兴领域但缺乏应用经验的交叉学科成果
三、工具体系:映射模型、路径数据库与评估模板
“映射计划”由三部分组成:
应用路径模型(PRM模型):建立从技术出发的应用可能性结构图,匹配不同路径下的约束与机会节点。
行业路径数据库:基于既有转化案例,提供路径对标数据支持,包括落地场景、协同机制与失败风险因子。
路径评估模板:要求申报方在成果说明中补充“路径可能性描述页”,专家可就此维度进行结构化评分。
四、与原评审机制的互补机制说明
该机制将与原评分体系(技术先进性、产业关联度、社会影响力)形成并列维度,但不影响基础评分结构,仅作为专家意见与终评参考依据,提升成果“能落地”的制度判断能力。
云拓奖始终坚持“促进成果落地”而非“表彰成果本身”的立场,通过制度建设不断向成果转化的真实路径靠近。“应用路径映射计划”将为评审提供更多真实可感的判断线索,也为成果提供更明确的落地方向图。
云拓奖
2025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