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科研机构、技术团队、企业伙伴及行业同仁:
为帮助参评单位深入理解奖项定位,做好申报准备,云拓奖于2025年1月5日正式发布《奖项设置方案与申报机制说明》。本方案同步涵盖评审架构、领域覆盖、评价标准及操作机制四个核心板块,标志着本届云拓奖已全面进入制度运行阶段。
一、十大重点科技产业方向
云拓奖覆盖以下十个重点科技与产业领域,对应当前国家战略需求与全球技术变革趋势:
人工智能
绿色能源
智能出行
智能制造
医疗健康
数智金融
文娱传媒
消费零售
教育科技
法律治理
所有领域均可提交具备原创性、知识产权清晰、具备落地潜力的科技成果申报材料,成果可为项目原型、技术平台、系统解决方案或已进入转化阶段的商业模型。
二、五大核心评审维度
奖项评审严格遵循五个维度进行结构化评分,所有申报成果均需围绕以下标准准备材料:
维度名称 | 权重比例 | 评估重点 |
技术成熟度 | 30% | 技术是否达到行业落地标准,具备实用性 |
转化路径可行性 | 25% | 是否有清晰可执行的商业化与转化路径 |
场景适配性 | 20% | 与具体应用场景、目标行业的匹配程度 |
社会价值外溢 | 15% | 对公众利益、社会结构、产业结构的正面影响 |
可持续影响力 | 10% | 技术生命周期、资源适应性与长远贡献 |
三、“行业 × 维度”分类评估模型首次公布
为提升评审精准度与多维辨识能力,云拓奖本次特别发布“行业 × 评审维度”的分类矩阵模型图。该模型横向基于申报所属产业方向,纵向基于五大核心维度,从而生成结构化评审热力图。
该模型的核心优势在于:
横向比对能力:同一产业内不同成果可横向对比评估;
纵向差异识别:技术与场景的强弱项一目了然,便于专家快速定位;
评分透明化:矩阵下每个评分维度对应评语与定量分值,提升公信力;
成果可标签化管理:形成后续可沉淀的“成果转化图谱”,助力技术撮合与资源匹配。
此模型已在内部专家评审系统中应用,后续将以图谱化方式呈现部分典型项目评分过程与结构分布,作为云拓奖评审机制的教学性输出。
四、申报机制与资料同步开放
申报通道开放时间:2025年5月1日
评选周期:2025年5月至11月中旬,分六阶段开展(通知发布、材料审核、初评、复审、终审、公示)
申报单位范围: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主体、产业联盟或多方联合体
材料要求:详见《云拓奖申报材料清单及规范要求》(2025年2月20日发布)
推荐机制与资格说明:详见《申报条件说明:主体资格与成果范围》
所有申报材料将通过官方邮箱(Awards@iyuntron.com)进行接收,具体操作规范已在官网“奖项申报”板块同步上线。
五、制度设计理念:从评选走向真实应用
本届云拓奖以“评价机制服务于成果转化”为核心理念,设计全过程旨在:
构建一个专业、可信的转化价值识别系统;
促进科研成果与产业应用的高效对接;
营造结构透明、标准明确的转化评估生态。
随着奖项架构、评分机制与平台机制的逐步公开,云拓奖正为全球科技成果打造一个兼具专业性、系统性与应用导向的全新评选平台。
云拓奖
2024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