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拓 | 科技与产业创新生态平台

云拓,作为全球领先的科技与产业创新生态平台,围绕云拓智库、云拓奖、云拓数据、云拓实验室、云拓资本、云拓指数六大核心业务,构建涵盖行业研究、奖项评选、数据分析、技术转化、资本赋能、影响力排行的全方位服务体系。依托全球科技与产业数据,云拓以“洞察趋势、赋能创新、驱动未来”为使命,推动科技成果落地、促进产业升级、助力资本精准对接,帮助企业、投资机构与决策者把握行业趋势,引领未来创新发展。

中国企业在AI领域的海外专利竞争力持续增强,专利结构与布局质量显著改善

  • 2025年03月04日
  • 云拓资本
  • 45

2025年4月,云拓资本基于旗下全球专利数据库与AI语义挖掘引擎,正式发布《AI领域全球专利布局季度观察报告(Q1)》。

该报告聚焦中国科技企业在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海外专利布局动态,结合美国、日本、德国、欧洲专利局等主要目的国的数据,深入分析了申请趋势、授权结构、细分方向分布与成果转化路径等核心要素。

报告显示,中国AI企业的全球专利竞争力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从“重数量”向“重结构”转变,从“被动投放”向“策略布局”演进。

 

一、申请数量稳中有升,授权率显著改善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企业在海外提交的AI相关专利申请达1,127件,较去年同期增长9.7%。其中:

美国:申请量增长12.1%,占比最高(42.5%);

欧洲专利局(EPO):增长7.3%,以算法优化与模型部署为主;

日本与韩国:重点集中于嵌入式AI与边缘计算领域,专利协同度高。

更值得关注的是,整体授权率同比提升至46.3%,为过去三年内首次突破45%门槛,说明中国企业在申请策略、文本撰写、专利架构方面的成熟度持续提升。

 

二、专利结构更聚焦,核心技术布局清晰

云拓专利分析模块对该季度所有海外AI专利进行语义聚类与领域标注后发现:

中国企业提交的专利主要集中于以下五大技术方向:

1.语义理解与自然语言处理(NLP)

特别是“多语言场景下的语义纠错”与“低资源语种适配”相关算法。

2.AI边缘计算与嵌入式模型部署

包括模型压缩、低功耗推理框架等,具备出海场景优势。

3.计算机视觉与工业检测识别

例如用于制造业瑕疵检测、交通视频识别等嵌入式AI系统。

4.医疗辅助诊断AI工具

包括图像分割、病理预测、辅助报告生成等,授权率高于平均。

5.AI安全与模型鲁棒性增强

包括对抗样本防御、隐私保护模型训练等新兴交叉领域。

这些专利不再仅限于“外围工具与接口”,而是进入模型架构与底层优化路径,显示出中国AI企业在技术原点上的积极突破。

 

三、区域投放策略更具针对性与产业导向

报告指出,部分领先企业已开始根据不同市场的产业配套、监管环境与政策激励制定差异化布局策略:

在美国,布局重点集中在医疗AI、法律合规型AI系统等“监管导向”场景;

在欧洲,重视与数字主权、算法可解释性有关的系统性方案;

在东南亚与中东,聚焦于“轻量化AI模型”及智能制造系统配套环节。

此外,近40%的专利与落地合作项目绑定提交,部分案例中已同步启动试点项目,表现出技术转化路径设计能力提升。

 

四、竞争优势逐步建立,但挑战依然存在

尽管整体竞争力提升明显,报告也指出以下挑战仍需关注:

1.高价值专利比重仍偏低

在全球AI“影响力专利榜”中,中国企业上榜比例仍不及美国、日本的40%水平。

2.部分领域缺乏协同布局机制

如自动驾驶场景下AI专利布局相对碎片化,存在冗余与重复申请。

3.海外法律适配能力有待加强

尤其在专利审查语义一致性、引用控制方面仍需持续优化。

 

五、云拓的专利服务响应:从识别到赋能

基于本次趋势判断,云拓资本同步推出以下专利战略升级服务:

“AI专利结构优化专项报告”:辅助企业判断专利冗余与缺口;

“专利落地路径映射图谱”:评估每一项海外专利的产业落地可行性;

“成果-专利联动融资辅助机制”:使专利成为路演与投融资材料的可信依据;

“海外专利合规模拟测试服务”:模拟欧、美、日等地审查语义反馈,预判通过率与风险点。

过去十年,中国企业已在AI领域实现技术积累与产品落地;而接下来的十年,谁能在专利制度与全球标准中抢占位置,谁才能真正拥有技术价值链的话语权。

云拓资本将持续通过数据系统、分析模型与全球资源网络,为中国企业提供可见、可用、可转化的专利竞争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