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拓 | 科技与产业创新生态平台

云拓,作为全球领先的科技与产业创新生态平台,围绕云拓智库、云拓奖、云拓数据、云拓实验室、云拓资本、云拓指数六大核心业务,构建涵盖行业研究、奖项评选、数据分析、技术转化、资本赋能、影响力排行的全方位服务体系。依托全球科技与产业数据,云拓以“洞察趋势、赋能创新、驱动未来”为使命,推动科技成果落地、促进产业升级、助力资本精准对接,帮助企业、投资机构与决策者把握行业趋势,引领未来创新发展。

蚂蚁金服:支付科技与金融服务的全面创新

  • 2025年03月25日
  • 544

一、业务布局:三大板块协同发展

蚂蚁金服的业务主要由三大板块构成:场景与支付、数字金融、科技服务,三者形成从用户引流、价值变现到能力赋能的循环生态。

1. 场景与支付:全链路数字生活接口

支付宝已从最初的线上担保支付工具,扩展为覆盖线下小微商户、交通出行、医疗挂号、政务服务、境外游等场景的“生活操作系统”。截至2024年底,支付宝在国内日均支付笔数超12亿笔,月活跃用户突破10亿。

为深化场景闭环,蚂蚁在2023至2024年间投资超50个新场景类项目,包括智慧医疗(微医、好大夫在线)、校园支付、银发族支付友好界面优化等,进一步拓展用户边界。

2. 数字金融:连接金融机构与用户需求

蚂蚁金服并未直接持有大量金融牌照,而是通过数字平台与120+家资产管理机构、100+家银行、100+家保险公司等合作,提供信贷、理财、保险等服务,实现技术平台与金融产品的脱钩运营。

信贷联营:借呗、花呗等信贷产品由银行提供资金,蚂蚁负责技术与风控系统。截至2023年,其消费信贷联营资产规模超1.8万亿元。

余额宝:全球最大的货币基金平台之一,2024年管理资产规模回升至1.4万亿元。

保险服务:旗下“相互宝”虽于2022年关停,但探索出面向小额高频医疗保障的场景化产品组合。

3. 科技服务:技术能力输出为B端赋能

蚂蚁金服将自身在支付、风控、身份识别、合规等能力封装成“Ant Tech Stack”,提供给包括银行、券商、保司在内的合作机构使用,助力其数字化转型。

区块链:自2016年布局区块链后,截至2024年,蚂蚁累计申请超1600项区块链相关专利,排名全球前列。其技术已应用于跨境汇款(与渣打合作)、供应链金融(与中粮集团)等场景。

云计算+AI:依托阿里云,蚂蚁为农村信用社提供智能风控平台,为东南亚电子钱包构建KYC合规识别系统。

安全能力输出:2024年推出的“图灵盾”风控系统,被用于10余家金融机构的反欺诈场景中。

 

二、技术创新:从支付引擎走向金融操作系统

1. 区块链驱动跨境金融简化

2018年推出的基于区块链的跨境汇款系统,将汇款时间从2天缩短至3秒,率先在香港—菲律宾通道上线,后扩展至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合作钱包。

2. 人工智能下沉至信贷风控与客服自动化

蚂蚁AI Lab通过“达摩院+Ant AI”双引擎,推动千人千面的金融产品推荐和实时欺诈拦截。2024年,其智能客服日均处理用户咨询量超9000万条,首响应准确率达92%。

3. 云原生架构推动轻量级金融SaaS普及

蚂蚁“OceanBase”自研数据库现已服务中国银联、招商银行、泰国SCB等金融机构,支持千万级并发交易的稳定处理。2024年发布海外开源版本,并进入新加坡、印尼等国家的政务平台建设中。

 

三、全球化拓展:打造国际支付互联互通平台

蚂蚁在国际市场上布局“本地钱包+跨境支付+清算平台”三位一体的出海体系:

与印度Paytm、泰国TrueMoney、菲律宾GCash等钱包合作,服务南亚与东南亚市场2.2亿用户;

收购英国WorldFirst,加速布局欧洲清算牌照体系;

推出“Alipay+”跨境收单方案,在日本、韩国、新加坡、阿联酋的旅游区已与超30万家商户实现互联互通。

2024年数据显示,其全球合作钱包总用户数已超13亿,成为全球最大的跨境钱包联盟体系之一。

 

四、生态价值的再定义:从金融平台向数字公共基础设施演进

蚂蚁的战略核心正从“打造超级App”向“构建数字金融操作系统”过渡,其未来竞争力不止于金融服务,而是:

连接能力:构建平台连接用户、商户、金融机构、政府、海外生态;

治理能力:提供身份认证、风险拦截、智能合规解决方案,成为政府与市场之间的“数字信任桥梁”;

赋能能力:用技术和数据为小微企业与边缘人群提供金融接入门槛极低的新服务。

在全球范围内,这一模式也为更多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数字普惠金融的中国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