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完善“非单一单位”类型成果的申报通路、增强推荐机制的独立性与可信度,云拓奖评审秘书处于2025年3月17日在深圳前海国际人才港组织召开“联合推荐机制闭门研讨会”。此次会议聚焦“制度的多元接入机制”展开,由秘书处联合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共同主持,旨在从实操层面明确联合申报、推荐制度的边界与责任分工。
一、四类参与主体首次制度协同亮相
此次研讨会邀请代表主体涵盖:
地方科协及科技管理机构代表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办公室负责人
产业园区、孵化平台、科技基金联络人
行业组织与技术联盟协调单位
这些主体既是技术成果的孵化支持方,也可能是推荐机制中的“意见输出者”或联合申报单位之一。
二、焦点问题集中回应与制度补强建议
研讨过程中,参会代表围绕以下高频制度疑问展开深入讨论:
1. 联合体申报时牵头单位的责任边界
建议明确牵头单位在材料提交、项目陈述、成果争议处理中的法定代表责任,并建立联合声明模板体系。
2. 推荐人与申报成果之间的“回避边界”划定
对“推荐人是否可来自申报单位关联高校”“推荐内容是否可以标准化撰写”提出风险提示与机制分层建议。
3. “成果归属不清”的常见问题预警机制
来自孵化平台的代表提出,建议在评分系统中加入“归属不确定性”标记项,提前识别联合成果中的权属模糊风险点。
4. 推荐责任人备案机制构想
会上达成初步共识:建议对参与推荐的专家与组织进行备案,形成年度推荐人池,防止“匿名推荐”与“伪装推荐”现象。
三、成果建议将推动机制工具包标准化
本次研讨会达成的建议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被吸纳:
《联合申报操作规范指引》即将新增“责任图解页”,明确牵头单位与协作单位职责区隔;
《推荐意见模板》将补充“不具利益关系声明”页,供推荐人签署;
《常见联合申报风险清单》将作为系统预警模块的参考子项,在评审系统内测阶段同步试用。
云拓奖评审秘书处表示,此类小规模闭门制度研讨将作为机制建设的重要抓手长期推进,通过制度制定者、制度执行者与被制度服务者三方共议,形成更具现实感与可操作性的申报支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