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结构重构:数字医疗成为新主引擎
1、政策与技术协同释放“智慧医疗”动能
2024年,国家卫健委等多部门联合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行动计划2.0》,重点推进远程诊疗平台互联互通、慢病健康管理体系与基层数字化建设。
据艾瑞咨询数据,中国数字医疗服务市场已达1740亿元,同比增长50.6%;其中,远程医疗平台覆盖人数突破3.8亿。
2、AI医疗产品加速落地,“医生+算法”成新标配
百度、科大讯飞、腾讯医疗推出AI阅片、辅助诊断平台,在基层医院推广覆盖率超60%。
2024年医保局批准首批AI辅助系统进入支付范畴,推动“辅助+决策”从试点走向刚需。
AI问诊、处方审核、数字导诊系统已成为智慧医院基础设施。
3、数据中台与互联互通成为新基础设施
各省级卫健委推进“区域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处方共享系统的跨平台接入。
上海、成都等地试点“医保+电子病历+线上购药”三端融合,为慢病患者实现诊断-复诊-配送全流程线上打通。
二、生物技术进入成果转化快车道
1、细胞治疗商业化落地提速
2024年中国获批上市的CAR-T细胞疗法新增4项,主要用于血液肿瘤治疗,平均客单价约为120万元人民币;
百济神州、传奇生物等企业推进细胞制备自动化与产品标准化,加速市场放量。
2、空间组学与类器官技术进入临床转化前沿
清华大学、中科院等机构推动空间多组学在肝癌、脑胶质瘤领域的组织分型研究,助力个性化诊疗路径设计;
“类器官+AI药筛”模型成为药企进行靶点验证和毒理测试的新兴平台。
3、合成生物技术推动“未来疫苗”“个性药物”研发
以SynBio为核心的基因设计平台助力新冠病毒变异株疫苗迭代;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启动“合成生物药物库建设计划”,计划至2026年纳入超万种人工设计蛋白候选分子。
三、资本与企业生态:系统协同的竞争逻辑显现
1、投融资回暖,产业链协同成新趋势
2024年医疗健康领域国内融资总额达1120亿元,其中数字医疗占比27%,生物技术占比41%;
医疗SaaS企业、智慧医院运营商与AI诊疗平台成为新兴风口,如丁香园、微医、蓝卡健康等获数亿元融资。
2、头部医药企业加速数字基建与生物管线并举
恒瑞医药启动“数字医学实验室”计划,整合AI建模、影像识别与早筛产品线;
石药集团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80亿元用于细胞治疗、生物制剂与AI药物设计的战略升级。
3、平台型企业积极打造医疗数字中台
腾讯健康构建“全病程数据引擎”,与地方卫健委共建“智慧健康云”;
阿里健康升级“医鹿平台”为“健康消费生态入口”,整合药品、保险、健康管理服务。
四、融合趋势深化:医疗行业向“数据驱动+个性化医疗”转型
2024年,数字医疗与生物技术不再是分立赛道,而是逐步融合构建“端到端健康系统”:
从诊断到治疗:AI辅助诊断+基因测序+靶向药定制,打通“发现-解析-干预”链条;
从城市到基层:通过远程问诊、AI导诊、数字影像平台,推动优质资源向下沉市场复制;
从医疗服务到健康服务:健康险、健康管理App与医院数据打通,实现长期价值挖掘。
五、2024年医疗创新的三大价值启示
1、“诊疗一体化”替代单点技术突破
企业竞争不再比拼单个设备或模型,而是比谁能提供完整、高效、标准化的数字诊疗路径。
2、“平台即能力”成为行业演进路径
医疗AI、诊断平台、智慧医院操作系统将像“底座”一样,被更多机构内嵌使用,未来更像“医疗操作系统”而非工具软件。
3、“临床落地速度”成为评估新技术含金量的标准
是否有真实患者参与、真实处方转换率、医保接入路径,成为衡量一项数字生物医疗成果“高潜性”的关键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