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2日,字节跳动发布公告,旗下短视频平台抖音正式上线全新版本的“青少年模式”,在原有限制基础上,新增“算法分级推荐系统”与“强制时长控制机制”,成为平台责任机制强化的重要标志。
根据抖音公布的技术细节,新版本模式将在后台为青少年用户建立“适龄内容池”,系统将依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和教育部联合发布的内容分类标准,对视频内容进行多维打标签,并根据用户年龄段实施精细化推荐。例如,13岁以下用户将无法接收到娱乐挑战类、情感表达类和带有明显消费引导倾向的视频内容。
在使用时长方面,新机制设定为“强控模式”:青少年账号每日使用总时长不超过45分钟,且该限制不可绕过、不可解锁,即便通过切换设备、退出登录等方式也无法解除。此外,平台还将在用户连续浏览内容30分钟后,主动弹出“观看建议休息”提示,并引导用户访问“学习专区”内容。
业内人士指出,这一轮改版不仅是对未成年人沉迷短视频的回应,更是一次技术底层的结构性调整。与此前“内容过滤”机制不同,抖音此次引入的“内容分级+推荐干预+推荐下沉”三联动算法机制,代表平台方从“自愿式合规”走向“责任型干预”的实质转变。
政策端对此高度关注。去年年底,国家网信办提出“建立重点平台算法定期评估和用户提示制度”,教育部也在《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数字素养提升的指导意见》中强调“算法责任与家校协同”的双重要求。此次抖音升级也被视作平台对监管预期的积极响应。
不过,也有专家指出,仅靠平台单方面控制难以形成闭环,“家长数字监护能力不足”“同龄人之间内容共享”仍是漏洞所在。真正有效的青少年保护机制,仍需平台、家庭、学校、监管多方协同构建。
云拓智库认为,抖音此次主动调整算法系统,将成为平台责任机制建设的重要样本,未来内容平台治理的重点,将从“表层管理”转向“算法干预能力”“数据可追溯性”与“使用行为闭环”构建的综合治理模式。